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中心概况   新闻公告   网络学习   规章制度   常见问题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晋中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
2017-06-15  

晋中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

 

(2017-2019)

 

                                              信息中心

                                             二〇一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部分目标规划1

第一章建设背景1

第二章指导思想2

第三章建设原则2

1.归口管理、协同配合2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3

3.应用驱动、重点突出3

第四章建设目标4

1.实现教学、科研的信息化4

2.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4

3.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为我校的各项重大决策提供依据5

第二部分现状与存在问题5

第五章建设现状5

第六章存在的问题7

1.缺少全面、系统的规划7

2.数据标准不统一,形成信息孤岛7

3.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很低7

4.数字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匮乏8

5.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完善8

6.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技术落后9

7.硬件资源还有待建设9

第七章建设内容9

1.信息化建设机制建设9

2.信息平台建设10

3.数字化校园关键业务系统的建设12

4.数字化校园系统集成与整合12

5.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服务的碎片化13

6.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移动式服务13

7.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的利用14

8.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15

9.加强硬件资源的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15

第三部分实施步骤16

第八章平台建设及应用整合17

第九章建立高效服务平台18

第十章数据挖掘及决策分析19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20

第十一章组织保障20

第十二章制度保障21

第十三章经费保障21

第十四章队伍建设22

第十五章专家把关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等相关文件都对各级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学校基础信息管理、学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内容提出了纲领性的要求。建设智慧校园是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相关规划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今时代学校发展和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就是打造更好的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环境,一方面解决教育均衡化问题,一方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校升本已14 年有余,在各级领导、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硬件方面的建设。但相比全国同类院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停留在比较低级的水平上。

当前,我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学校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校发展的难题,促进我校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变革,是加快我校转型、加快我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实现优势教学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习方式、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校转型发展宏伟目标不可缺少的动力与支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等要求,在晋中学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突出教学科研信息化和管理服务信息化两条主线,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以资源建设、应用深化、跨平台移动接入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为保障,立足现实,科学规划,建立规范的服务体系、统一的标准体系、严密的安全体系,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投入产出比效益最大化,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我校建设成为山西省内智慧校园和教育信息化的高地,助力与推动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归口管理、协同配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重点突出。

 

归口管理、协同配合是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式。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是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工程中要按照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统一教职员工的思想,使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是指我校的信息建设要着眼于长期和全局来进行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分布实施。有组织、按步骤的把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应用驱动、重点突出是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本着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找到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从重点应用开始,逐步展开。数字校园建设必须时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管理,把“应用用起来”为主要目的。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

 

一方面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数据,提升科研技术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实现数字资源的建设,不仅要鼓励我校教师积极制作微课和慕课课程,实现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和购置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购置大量的科研电子期刊,让教学和科研数字化资源丰富多彩,满足我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同时要加强对全校教职员工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升信息化应用人员水平。

 

整合我校现有各业务系统,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搭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我校的办公、管理、科研和服务的信息化、数据化和流程的标准化。经过整合以后的信息化系统能够大大提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服务水平,使我们的服务做到碎片化、移动化、便携化。

在校园网环境下,把各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学校信息平台,实现多业务系统的集成,建设覆盖全校各专业、各学科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全校师生。建立领导空间、管理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用空间的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我校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建立,并对学校各业务系统的整合,形成了我校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是我校多年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我校数据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我校转型发展、专业定位、科研方向等重大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并起到参谋和指导作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决策支持是我校信息化发展的长远目标。

 

 

 

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国内同类院校相比,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学校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现代化,是促进我校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变革,加快我校转型、加快我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实现我校转型发展宏伟目标不可缺少的动力与支撑。

“十二五”期间,学校通过“校园网”“私有云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全校有线、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构建了绿色、高效、稳健、安全的私有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环境具备了及时响应业务变化、加快业务部署、资源动态调配的特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硬件资源的建设基本实现,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

1)网络建设基本成型。

实现了万兆主干网的建设,实现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的建设,覆盖了学校的办公、教学、科研、生活、公共场所等区域,达到了校园全覆盖,有线信息点达到21000多个。

2)完成了网络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UPS后备电源机房的建设。现有机房面积约380多平米,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实现了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虚拟化,建立了私有云数据中心,为下一步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建设了136套多媒体教室、100套标准化考场。

5)建设了站群管理平台、VPN管理平台、网络认证平台、域名管理平台、网盘管理平台等公共信息平台。

6)业务系统已经建成6个,主要由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而且已经运行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数据。

7)具有一定数量的数据期刊和电子期刊。其中有16.5万册电子书、2.7万册电子期刊,具有中国知网、万方和SCI三大电子资源数据库。

 

我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具备了比较不错的硬件条件,但在软件与应用上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如下:

 

学校内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只局限于本部门业务,所建系统只能满足自身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建设规模小,应用单一,大多系统只是针对某一个或两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工作,对应用系统的建设缺乏全面的规划、协调和统筹。

 

由于各个应用系统的技术架构不同,存在多个独立的数据标准,导致全校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优化,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相互之间资源难以共享的“信息孤岛”。从而造成各部门提供的数据不够完整、不够准确和权威。给全校范围内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带来了障碍,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冗余信息。

 

在学校还存在着一些管理和服务活动停留在纸质处理和手工处理的阶段,导致办公效率低,服务水平差,还有许多的应用系统没有实施,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一些信息系统未经整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学工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没有让教职工和学生真正体会到管理和服务的便捷性和人性化;一些业务系统开放性较差,例如:财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

同时,由于缺乏高度集成的系统平台,各部门之间无法利用公共信息进行业务协作,降低了运行效率,例如师生申报各类事项需要大量重复填写已存在的信息,造成数据失真;信息传送仍采用手动方式,各部门获取数据不及时,部门工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低效率甚至错误情况。

 

学校的数字资源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仪器设备还没有走进课堂,例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资源还没有在学校推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法、技能还没有实施,教职工的信息化建设意识相对滞后,思想相对保守。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打破原有的工作方式,实现工作流程的再造,另一方面,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整体规划,考虑各项应用系统之间的耦合和关联,实现信息共享。

当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领导,没有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体系和制度体系来保障。而要真正搞好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部门,而且需要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学术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参与,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

 

信息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部门,但是当前信息中心人手少,技术非常落后,无暇业务提升和学习,一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新鲜血液很难补充到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来,造成如今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的局面。

 

当前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上作了不少投入,但是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硬件资源还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硬件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不断更新和补充,例如网络安全产品需要不断补充,备份设备还需要建设等。

 

根据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我校要实现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的建设内容。

 

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机制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如下:

1)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

2)建立信息化建设执行机构。

3)组建信息化建设队伍。

4)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5)做好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内容包含“一个标准+三大平台”,一个标准就是数据标准,是高校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三大平台包括:公共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这三大平台构成一个整体,在数字校园整体架构中起到支撑作用,不可分割。

1)数据标准建设

信息标准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对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保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需要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交换数据,因此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保证和国家以及教育部的信息标准相兼容。

信息标准建设遵循国家标准、教育部标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标准和学校内部自己的标准,制定出《晋中学院数据标准白皮书》,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可扩展性,建成更适应于高等院校特色的数据标准。该数据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

 

该平台能够提供对各类数据的采集、清洗、转换、装载入库等数据交换服务,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该平台不仅要支持数据的互通交换,保持数据一致性,还要保持各业务及平台业务的正常运转;同时,该平台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数据清理工具、数据标准管理工具、提供外部数据接口、方便数据的导入导出、能满足和所有业务系统的对接、组合、实现数据共享、方便数据挖掘,为今后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标准的数据基础。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需将数字校园的信息和应用资源有机整合成一个统一的Web页面,用户只要拥有一个帐号,就能访问到权限范围内的所有资源,方便用户的访问和使用,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门户平台要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定制,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定制信息和服务内容,个性化设置自己的界面风格,用户可以享受到数字校园所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现校园信息化的人性化管理。

4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统一身份认证及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目标是解决各个高校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等口令不统一的问题,期望提供一套方便、安全、统一的口令认证方式,让用户只要一套口令就能轻松无缝的访问其他具有安全授权的应用授权,目前统一认证采用多种认证机制,来保证其中认证的安全性。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将是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提高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指定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新建系统用户认证的统一集中化管理,做到真正意义的集中认证。该平台为数字校园的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身份确认与权限交付。用户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整体上避免重复投资。

数字校园关键业务系统的建设

为了有效提升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助力我校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一些重要的业务系统必须抓紧建设。

当前急需建设的业务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迎新离校系统等。一方面这些系统能够确实提高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这些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关键支撑。

校园系统集成与整合

在数据平台建设好以后,需要把各部门的业务系统集成与整合到一起,实现数据的集成、数据整合,达到数据共享。

当前需要集成与整合的系统有: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邮件系统、站群管理系统、VPN系统等。通过对这些系统的整合实现一站式管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共享。

同时对原有系统中的功能要做不断扩充,例如一卡通系统中可以实现点餐、预付方式进行订餐,并要在移动终端上实现等;财务系统中可以实现工资查询和网上报销等。

 

在建立了公共数据共享平台之后,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集成整合到一起,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开发出一些微应用,这些微应用用来解决一些师生常用的、关心的一些问题,形成一些列的微服务,例如工资查询、教学工作量查询、成绩查询、考场查询、消费查询等等,使得各种服务碎片化,统一建立的一站式大厅的平台上实现,使我们的服务更加人性化。这些服务通常称为线上服务,根据业务的需要,学校可以建立线下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大厅能够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提升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当前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手机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台式计算机已经慢慢退出了他的统治地位。因此,要想更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必须使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在各种移动终端上得以实现。

 

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建设以校内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为学生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1建设校内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建设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生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优质资源。提供良好的系统环境,帮助所有师生方便选择并获取优质资源和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

2建设各学科各专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整合师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优质的慕课课程、微课课程,采用教师制作和购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我校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3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制订数字教育资源技术与使用基本标准,制订资源审查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建立起学校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科研活动

当前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日趋成熟,可以把这些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我们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提高科研水平。例如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被各专业的教学充分利用,翻转课堂能够打破教与学的传统模式,提升我们的办学理念。

5)加强全校教职员工信息化技能应用的培训

对全校教职员工信息化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依托数字化校园采集的海量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挖掘模型,设计合理的分析及预测方法,融合全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数据关联和挖掘分析。

为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高校数据整合首先明确哪些数据应纳入移交范围,归档范畴,区分基础数据和专属数据,从数据源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高校业务和现有数据特性出发,凡是学校在招生、就业、教学、财务、党政管理等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都是数据集成管理的重点。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数据整合模式研究,可以统一数据的标准,规范数据的管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原本分散、利用率低下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价值挖掘,为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梯次更换教学计算机,逐步向虚拟化服务过渡。

2)引入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由传统的投影幕布热光源的方式向节能、便捷、高档次的方式过渡。

3)加强数字化校园安全设备及防护系统的建设,例如增加防火墙设备、加强网页防篡改的设备的建设、加强漏洞检测设备的建设、加强访问日志审计系统的建设、增加网络堡垒机系统的建设等。

4)加强异地存储备份系统的建设。

5)对现有私有云平台及服务器、存储的扩容及升级建设。

 

7)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产品和制度的建设

 

步骤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必须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所以整个建设必须分步实施,稳扎稳打,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根据第四章提出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七章节提出的信息化建设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提出把我校信息化建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台建设及应用整合、第二阶段建立高效服务平台、第三阶段数据挖掘及决策分析阶段,分五年完成。

 

这是整个系统建设的第一阶段,建设时间为2017--2019。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2.制定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3.初步调查各部门信息化业务需求

4.梳理、优化、规范各部门办事流程

5.初步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和规范

6.建设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

7.建立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8.建立统一门户平台

9.建设网上办公系统并进行数据整合

10.建设人事系统信息系统并进行数据整合

11.建立迎新和离校系统并进行数据整合

11.建设数字化校园移动平台

12.集成整合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

13.集成整合现有一卡通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上网行为系统

14.集成整合邮件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站群系统

15.搭建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基本框架

16.制订数字教育资源技术与使用基本标准

17.初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8.加强数据安全产品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这是整个系统建设的第二阶段,建设时间为2018年。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继续优化和完善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数据;

2.充实和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服务内容,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服务和应用为导向,并根据业务部门需求,开发服务全校师生的微服务、微应用,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满足师生需求,提升我校管理和服务水平;

3.搭建我校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和共享交换平台;

4.加强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充实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5.用新技术新手段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6.对现有机房设备(空调、UPS电池)进行更新、更换、升级;

7.学校私有云平台建设扩容,逐步升级更新校园网络设备。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开展,原有的硬件设施的逐渐老化,原有私有云平台的容量有限,校园网络设备需要逐步进行升级更新,私有云平台也需要扩容,才能对信息化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撑环境;

8.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与运行维护保障系统;

9.加强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的应用培训;

10.更新计算机教学机房300台、改造机房多媒体运行环境;

11.更新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 ;

12.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

 

这是整个系统建设的第三阶段,建设时间为2019年。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依托数据平台多年来积累的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科学的数据指标,开发出一些决策分析系统,提供综合校情分析、高级数据报表、一卡通数据分析、上网行为分析、学生安全行为分析、学生健康情况分析、学校画像、学院画像、群体画像、舆情分析等分析决策,协助学校进行科学决策;

2.继续进行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

3.逐步升级更新校园网络设备;

4.继续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撑平台建设;

5.继续建设校内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6.更新计算机教学机房300台;

7.不断学习更新,掌握最新技术,充实我校信息化建设技术能力;

8.开放数字化校园的平台应用。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是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负责传达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重要决策,负责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和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指导各部门完成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完善技术支持机构,推进相关机构的分工与整合;

各部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部门负责人即信息化建设责任人,各部门需指定信息化管理员并上报信息中心,接受信息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考核。

各部门需积极支持,密切协作,共同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1.为了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科学规范的实施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相关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及优先发展政策,主要有《晋中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晋中学院信息系统公共数据执行标准》、《晋中学院二级网站管理制度》等。

2.将学校信息化建设列为督导内容、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编制管理与职称(职务)评聘办法。

 

1.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学校应充分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标准等政策措施,在教育投入中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倾斜,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特别要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支持。

2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

统筹安排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使用,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要提前申报,及早申请经费预算,并严格按照获批经费进行实施。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规范项目建设。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绩效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

 

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顽强,能吃苦,敢担当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是我校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1.面向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人才招聘,提高实用要求,招聘业务能力强、敢担当,能吃苦的技术人员进入信息化建设队伍,同时也要提升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的相关待遇标准,更好地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2.对现有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我校信息化建设进行技术把关、科学决策,组建晋中学院信息化建设专家库。特聘请省内高校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信息化建设经验的高校教师和省政采相关专家作为我校信息化建设专家组成员。在进行方案论证、工程验收、项目咨询等项目决策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5名专家组织相关会议,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把关。

关闭窗口
  • 版权所有©晋中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丨 办公电话:0351-3985636 丨邮编:030619 丨邮箱:xxzx@jzxy.edu.cn 丨联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晋中学院文韬苑3二层